通知公告
医院新闻
社会新闻
医学期刊
视频中心
天使风采
医院刊物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健康科普 | 中医教您治疗心身疾病(一)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07日 来源:原创 阅读:114
分享到:

相信大家都遇到过这样一些情况,比如遇到一些让您感到极大压力的事时,就会出现失眠、胃痛、全身肌肉疼痛等症状。就像现在家里有要面对高考填报志愿孩子的家长们;还有“一人中风,全家发疯”的中风患者及家属。或者是因为自己得了“新冠”后除了短期的发热、身痛外往往长期伴有乏力、汗出、精神差等症状。这些问题其实都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心身疾病。







图片

心身疾病是指身体疾病与心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类疾病。它既包括由于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系列疾病,也包括因为身体疾病而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现实生活中大家常见的“身体就是不舒服,检查又查不出来什么问题”就有很多属于心身疾病的范畴。因为这些疾病是身、心同病,所以单纯地进行身体治疗或者心理治疗往往效果不佳。最常见的就是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或是因为长期失眠导致的各种不适。此类疾病需要采取心、身相结合的治疗原则,但对于具体病例,则应各有侧重。而中医在几千年的诊疗过程中,一直强调的整体观念,即“身心一体”、“身心同治”最为贴切此类疾病的诊疗方法。
在中医学5000余年的传承中,有一种锻炼、治疗方法叫“导引法”。它是以经络脏腑气血为依据,通过肢体有规律的柔和松静的运动和心意的调控,引导气血在经络脏腑中正常的流通运行,以达到预防和治疗身心疾病的功效。目前大家最为熟知的“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均属于此范畴。而近代心理学中兴起的“具身认知”理论,说明生理体验及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生理体验“激活”心理感觉。通俗地说就是身体的行为可以影响心理的认知。可见无论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只要都是为了人类健康而发展,终有那么一刻会殊途同归的。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种结合了以上理论而总结出来的几种锻炼方法。
1.心胸不适。自觉心胸部烦闷、胀满,或吃东西后觉得“下不去”,或是常感胁肋部胀满。
取正坐位,然后向后伸腰,头往后仰,慢慢用鼻吸气,气沉入腹部,然后缓慢回到正坐位,同时经口缩唇呼出,每次做三十个循环。然后右手尽力向上托举,躯干向左侧侧屈,同时用左手随吸气沿右胁部推至腋中线;后缩唇吐气,同时躯干回正向右侧侧屈,左手沿右胁回推到胸前。十五个循环后休息半分钟后换另一侧做同样动作,每日1-2次。
2.鼻部不适。经常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等症状。
睡觉前可以在床上半卧位,双下肢伸直,身体放松。缓缓吸气同时双手食指从双侧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当鼻唇沟中)推向印堂穴(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然后屏气5秒左右同时揉按印堂穴;再缓缓吐气,吐气时食指延原路线推回迎香穴。做三十个循环。
3.阳气下陷。常感小腹坠胀、乏力,或大小便易因咳嗽、活动漏出。
仰卧于床上,屈膝双脚放于床上,身体放松。深吸气,腹部收紧,气沉丹田(肚脐下部),臀部离开床面同时做提肛,臀部及大腿部收紧,屏气意守(注意力集中于)长强(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5-10秒,然后缓慢缩唇呼气使臀部回到床面充分放松,重复上述动作每日5-10分钟。
4.月经不调。女性月经提前、推后及痛经等。
坐于床上,调匀呼吸,两手重叠,轻放脐上,导引吸气,收腹提肛,会阴缩紧,引气下达丹田,呼气放松,练习30分钟。也可每日晨醒,平卧于床,用力均匀,轻轻敲打两侧胸腹部及手臂内侧,每次5分钟。
5.代谢异常。血糖、血脂、尿酸异常。
每天早上7-9点,按揉双侧内庭穴,直至酸胀。气息平和,吸气至丹田,手心正对脐中,均匀缓慢摩腹,从右至左顺时针旋转,直至皮肤温热,从中脘至神阙双手大趾交替推按,每次10分钟。
6.咳喘之症。时感咳嗽、气促等。
每日5-7点,揉搓鼻梁,将手指放于鼻翼两旁,上下推揉3分钟。后两手抬高至胸前,手心朝内,吸气抱圆,呼气外展,反复交替10次;两手外展后头顶交叉,接天气,深吸气,后延两侧缓慢放下,随之呼气,吐故纳新,重复10次。
7.眩晕之症。时感头晕、头昏、头痛及颈肩部不适。
晨起调整呼吸,(建议10次深呼吸),背靠墙面,踮起脚尖,头、胸段、腰段、臀紧贴墙面,均匀和缓呼吸,每次1分钟,重复5次。两手拇指指尖按住太阳穴,拇指尖朝后,然后着力推向脑后,经率谷沿而后推至风池,重复10次;将双手放至颈后,沿夹脊穴从下推至风池,反复10次;然后双手按住前发际线,十指向后,从前发际线缓慢推至后发际线,重复10次。
图片
图片
以上是其中一些锻炼方法,主要针对的是心身疾病。大家如果在生活中出现相关症状,首先应至医院明确是否为身体疾病导致!在规范诊疗下配合以上锻炼方法。切不可因为短期症状缓解而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