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医院新闻
社会新闻
医学期刊
视频中心
天使风采
医院刊物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健康科普 | 当“头孢”遇见“酒精”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7日 来源:原创 阅读:100
分享到:

图片

当我们吃了“头孢”类很多药物后,饮酒出现的反应,医学上称为——双硫仑样反应,什么是双硫仑呢?

一、双硫仑是什么

双硫仑是二乙二硫氨甲酯的二倍体,称为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1948 年哥本哈根的Jacobsen 等发现,作为橡胶的硫化催化剂,双硫仑被人体微量吸收后,会引起人体面部潮红、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是饮酒后上述症状更严重。利用这一特点,其作为酒增敏药物,用于戒酒的治疗,已被收入USP、JP、EP、FP、DAB 等。

图片

二、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是一种有害效应,是由于某一段时间范围内人体同时吸收乙醇及药物后,导致体内“乙醛蓄积”的中毒反应。患者应用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后,一段时间内饮酒或接触乙醇,轻者出现颜面潮红、心悸、胸闷、头痛、恶心,重者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烦躁不安、心电图ST-T 段改变,甚至死亡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三、双硫仑样反应临床表现

用药期间饮酒(或接触酒精),表现为胸闷气短喉头水肿、口唇紫绀、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四肢乏力、面部潮红多汗、失眠、头痛、恶心、呕吐、眼花、嗜睡、幻觉、恍惚、,血压下降至60~70/30~40mmHg,心率加速(可达120次/min)及心电图正常或部分改变(如ST—T改变)并伴有意识丧失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另外双硫仑样反应严重程度与应用药物的剂量、饮酒量呈正比。这种反应一般在用药与饮酒后15-30分钟或静脉输入含乙醇的注射剂时发生。

四、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因素

1、与特定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食物

含乙醇的食物各种白酒、黄酒、红酒等酒精含量高。另外,有些食物均使用酒精作为原料,乙醇含量高,如腐乳、果啤、醉蟹、啤酒鸭、酒酿圆子、糟鸡( 肉) 等。

含酪胺的食物:①长时间存放、烟熏、陈年或发酵( 包括冷藏) 的肉类和鱼。②豆类: 豆浆、豆腐、酱油等。③水果和蔬菜: 熟透的香蕉、菠菜和泡菜,蘑菇。④剩饭、奶酪、酵母、添加剂,啤酒、葡萄酒、威士忌等酒类含有酪胺。

2、与乙醇或酪胺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

含乙醇的制剂 ①注射剂类: 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等激素; 硝酸甘油注射液、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洋地黄毒苷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盐酸溴己新注射液,地西泮注射液、阿奇霉素等;②口服液: 丹红化瘀口服液、左卡尼汀口服液、环孢素A 口服溶液。③糖浆剂: 感冒止咳糖浆、养阴清肺糖浆、人参蜂王浆。④酊剂: 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正骨水等。可能不同厂家的制剂工艺不同,辅料不同,使用时应看清是否含有乙醇。

3、与乙醇合用致双硫仑反应的药物

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有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氧头孢稀类、硝基咪唑类、硝基呋喃类、磺酰脲类、双胍类降糖药、抗组胺药及其他。

4、饮酒多久后可以用头孢类抗生素?

据相关文献报道 , 头孢类抗生素致双硫仑样反应与饮酒可达 99% 的密切相关。由于个体差异存在,每个人酒精消除时间不同,但饮酒时间与用药时间的间隔越长 ,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率就越低。

为防止双硫仑样反应 , 因此,在服用上述药物的患者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应常规询问是否有药物过敏史、酒精过敏史和近期饮酒史 , 如患者在用药前 7 d 内有饮酒史 , 应禁用该类药 ;在服药过程中和停药后7天内(有些药物在人体内代谢比较缓慢),建议不要饮酒,不要饮用含乙醇的饮料和药品,同时不要用乙醇进行皮肤消毒或擦拭降温,以避免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

五、 出现双硫仑样反应的应对措施

尽管双硫仑样反应经过积极的救治可以完全康复, 但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 特别是体质较弱、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可引起严重的后果, 甚至可引起猝死。因此, 一旦确诊为双硫仑样反应应积极进行急救治疗,应及时停药和停用含乙醇制品,轻者可自行缓解,较重者需吸氧及对症治疗。床旁备齐急救器械及药品,如除颤仪吸痰器、气管切开及静脉切开包、呼吸兴奋剂利尿剂等其他抢救药品。治疗上可洗胃排除胃内乙醇,减少乙醇吸收,做好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心电监护等护理工作;给予地塞米松治疗, 应用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可提高乙醛脱氢酶活性, 促进乙醛的氧化分解, 有效降低血液中乙醛浓度, 应用甲氧氯普胺以止吐, 应用纳洛酮可拮抗乙醇代谢而产生的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对呼吸、循环系统的抑制, 有效改善症状, 另外可根据情况应用血管活性物质纠正低血压, 呋塞米利尿以加速代谢物质的排泄。在急救双硫仑样反应的患者过程中要注意, 抢救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 并与食物或药物中毒、过敏反应、酒精中毒、呼吸系统及心脑血管疾病相鉴别, 有条件可检测乙醛浓度以明确诊断, 以免误诊。密切观察患者神志、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并做好病情动态的护理记录。因起病突然,症状明显,患者及家属均有紧张、恐惧心理。应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向其说明病因,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一般4 -12h症状逐渐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