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主人公,是76岁的陈丽芳(化名)。30年前,毫无征兆地,一种心慌的感觉猛然袭来,反复纠缠着她。每次心悸发作,都让她难受得坐立难安。那时,她前往外院就诊,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她被确诊为“冠心病”,并植入了1枚支架。本以为生活能就此平静,可最近,心悸的老毛病再度卷土重来,还伴随着反复腹泻,身体的虚弱让她每迈出一步都似有千斤重。为求进一步治疗,她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了云南圣约翰医院。经门诊检查后诊断为“恶性心律失常”并将她收入心内科。
在住院的日子里,陈丽芳在感谢信中这样回忆道:“医院从来都是我们怀着望而生畏、万般无奈才跨进的地方,这次住院给了我一个全新的感受,杨医生诠释的是医者仁心、尽职尽责的医德,他耐心地让病人了解全面的病情,查房从不马虎,认真仔细地询问。病人最关心的病情都会如实地讲解给病人,还经常与家属交流,提供最佳、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并给予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当然,任何医生都不是华佗在世,妙手回春,但医生对患者的那份责任心、爱心、有求必应的作风是难能可贵的,通过这次住院,我也感受到,并非只有声名远扬的大医院,也并非只有赫赫有名的医生,任何一个普通的医生都能传递给患者信任、信心、爱心,让我们心中充满对生命的守护者的敬意......”
在监护病房的日子里,管床医师杨仕泽对陈丽芳的照顾更是细致入微。陈丽芳回忆起这些温暖瞬间,满是感动:“每次杨医生来查房,门刚推开,那亲切的问候就传了过来:‘阿姨,今天感觉怎么样啦?’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让我心里一暖。”
杨仕泽医师在查看陈丽芳的各类检查结果时,也会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不仅如此,杨仕泽医师还时刻留意患者的心理状态,当陈丽芳面露焦虑时,他会坐在床边,轻声安慰道:“阿姨,你别担心呀,咱们一步步来,会好的。”那温和的话语就像春日暖阳,让陈阿姨感受到了如家人般的关怀与温暖,也让她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医治与护理,陈阿姨的病情逐渐好转。出院时,她的脚步不再像入院时的那样沉重了,脸上也重新泛起了红润的光泽,整个人都有了精气神。
怀着满心的感激,陈丽芳拿起笔,写下了这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那一个个工整的字迹,都是她感恩之情的具象化,以此表达对杨仕泽医师以及心内科二病区全体医护人员工作的高度认可。
陈丽芳把信交到心内科二病区医护人员手中,特别叮嘱:“一定要把这封信转交给杨医生,我以前是单位‘笔杆子’,在单位负责文字撰写方面工作的,杨医生给我提供的温暖和帮助,我觉得必须要写下来。”
一封封相似的感谢信背后,是一个个不一样的感人故事。
或许是病床上那一碗温度刚好的粥,或许是医护人员一句轻声安慰的话语,又或许是换药时小心翼翼的动作,但始终不变的,是医护人员专业精湛的诊疗技术、贴心入微的服务,以及患者痊愈后真诚的感谢和厚重的信任。这些感谢信的背后,闪耀着医院关爱病人、全心服务的崇高精神与道德情怀。
作为“五精”服务理念的“精心的周到服务”,也将持续激励着云南圣约翰医院全体医护人员,以更加专业的技术、更加贴心的服务,为更多人的健康筑牢坚实的防线。